分享:

朗诵《梁家河》之“不老的情谊”

朗诵《梁家河》之“不老的情谊”

时间: 2018-07-05 09:29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朗诵者:华山监狱人民警察毕涛

村史馆的墙上,有一张村民欢送习近平去上清华大学时的合影,合影中有当时的党支部成员,有和习近平一起劳动、生活的普通村民。岁月流逝,当年的后生如今变成60多岁的老汉了,而照片中的梁玉福、梁有华、武玉华、吕能胜、巩振军和张青远都已作古。

40年了,这些名字不知多少次在习近平脑海里闪现。在梁家河的“小伙伴”面前,习近平从未把自己当成一个“官”。

在乡亲们眼中,身为总书记的习近平还是当年那个“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这种情感经过40年的沉淀,越来越醇厚。

2009年11月,习近平来延安调研,当“黑子”王宪平见到他,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平常口齿伶俐的王宪平竟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他不知道该称呼他“习副主席”,还是“近平”。倒是习近平首先开口说:“黑子! 你比上次见面时胖多了!”

聊起年少时在一起的情形,两人又说起过去摔跤的往事。

习近平似乎又回到了插队时的梁家河,低语道:“那时候真开心啊!”王宪平说:“那时候咱们年纪都小。不过,我当年要是知道你现在能当这么大的官,就不敢和你摔跤了!”习近平哈哈大笑,说:“你看你这是啥话嘛!”

在延安,习近平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县、镇、村工作汇报。

会前,石春阳精心准备了稿子,打算照稿子念。轮到石春阳发言,刚念了个开头:“尊敬的习近平副主席——”习近平马上打断了他的话,说:“随娃,你咋也这么称呼我呢?”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回到梁家河,与当年的“小伙伴”们一起往村里走,说着、笑着。

“小伙伴”张卫宠是梁家河的上门女婿。1969年,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几个月后,张卫庞跟张贵林的女儿“红儿”结了婚。因为住得很近,习近平跟张卫庞很快就熟悉了。那个时候,知青们常跟张卫庞开玩笑:“你还没我们来得早呢!”

当年,张卫庞家的日子非常恓惶。习近平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不久,为了帮补他,把自己的口粮给他,与他们一家人一块儿吃饭。提起这事儿,张卫庞打开了话匣子:“在我们家吃饭的时候,我婆姨做什么,他就跟我们一起吃什么。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再粗糙的饭也吃得香,再穷的人也看得起。”

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到北京上大学之前,把两床被子、两件大衣和一个绣着“娘的心”的针线包送给了张卫庞。

1993年,习近平回到梁家河。当时,张卫庞正在山上种麦子,听说习近平回来了,就赶紧从山上往下跑。跑到半山腰,正好碰见了习近平。“近平见了我,也不嫌弃我一身泥土,一把就拽住我,问长问短,我激动得都不知道说啥好了。”

(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