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寻根 精神回乡——庄里监狱 开展“寻根思源”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文化寻根 精神回乡——庄里监狱 开展“寻根思源”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时间: 2019-03-12 10:44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3月8日,为活跃节日气氛、丰富“家文化”内涵,庄里监狱女警职工在政治处主任、工会主席的带领下前往黄帝陵和耀州窑博物馆,向景借学,格物致知,切身体会“华夏始祖”文化精神,接受爱国主义熏陶,进一步激发创建“幸福家园”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黄帝陵古称桥陵。沮河由西向东U形绕桥山而过,站在山上朝下看,东有河,西亦有河,就像水从山底下穿过,故山称为桥山,陵因山得名“桥陵”。过去为帝王名仕祭祀黄帝的地方,如今成为国祭场所。“桥山迭翠,沮水环拱,负阴抱阳,毓秀钟灵,以山川气势而显形胜;祭亭烟绕,庙堂门盈,谒陵祀祖,膜拜虔诚,彰人文脉缘而续传承。”皇帝陵可谓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

上午10时,一行人到达轩辕广场。这座宽阔不对称的半圆形广场,由直径五十厘米的五千块天然鹅卵石铺砌,寓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组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进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参天古柏,高90米,胸径11米,树冠如盖,气势巍峨,生龄已有五千年,据说是轩辕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据考证,它是中国现存最古的柏树,所以号称“天下第一柏”。

沿中轴线北行就到了诚心亭。女警职工在此整衣、平心、清念,聆听讲解员话说每一块碑的故事。在领袖毛泽东的《祭黄帝文》手迹前,一行人听得格外专注。

轩辕庙位于碑亭正北。庙前左侧围栏内有一大青石,上面留有一双大脚印,据传是黄帝的脚印。大家沉浸在美丽的脚印传说中,注目沉思。前行即是轩辕庙正殿,正殿前牌匾书“人文初祖”四个大字。正前方便是皇帝石刻画像。只见黄帝沉稳站立,神情专注,左手指向前方,步履向东又回首西望,抬臂扬手,行止亲切又庄重。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开创了华夏文明,传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术,制音律,创医学等,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当日,妇女节巧遇“米龙节”。女警职工有幸目睹了黄帝陵文化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中华大赐福”活动。祭祀广场旌旗猎猎、鼓乐阵阵,神圣而庄严的谢土安龙仪式拉开帷幕。来自海内外的百家姓宗亲代表以及各地祈福嘉宾千余人共聚黄帝陵,祭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点龙头,龙抬头,中国民族神龙觉醒居龙首;点龙眼,观天下,中华民族自强走向复兴路;点龙鼻,开新局,中华大地文明和谐展新颜;点龙口,龙吟辰,华夏同唱人类命运共同曲;点龙耳,兴八方,中华儿女纵横世界气轩昂……”

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由于时间紧,在政治处主任、工会主席的带领下,女警职工在“龙文化”的典雅庄重、隽永绵长中离开祭祀广场,徒步前往皇帝陵园,怀着朝圣般的崇敬缅怀祭拜。

“桥山雨润神州风,沮水烟笼古柏青。百里寻根谒祖陵,血脉源流到此明。”谒陵回程,有一种历经一次历史“洗礼”的轻松与愉悦。我们这些龙的传人与龙的故乡——五千年的“血脉”息息相通。

下午3点,返回途中警察职工还参观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7个文物展厅,共展出耀州窑各时代珍贵文物、作坊具、窑具1000多件,全面展示了耀州窑从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至今,长达1300多年的连续烧瓷历史,及其辉煌的历史、文化、艺术成就。展览中模拟复原的“十里窑场”盛况、炉火不夜、制瓷工艺流程演示、窑炉内部烧造场景,给大家以穿越时空、走进历史、身临其境的感受,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