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2019年陕西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在陕西宾馆举行,渭南监狱人民警察单忠林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26年来,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已经先后获得全省监狱系统教育转化能手、防范和处理邪教先进个人、两次个人三等功、全国监狱工作先进个人等殊荣。作为一名基层监狱警察为何能绽放如此耀眼的光芒?单忠林说,无论在哪个岗位,做什么工作,“职责就是使命,责任就是生命”,这或许就是原因。
践行在路上
2014年初,单忠林担任教育科科长,充分发挥教育攻心治本的功能,在全监组织开展“育心”文化活动。他创新推出服刑人员《六一笔记》,并组织警察进行注解批阅;他多渠道开展“一周一典故 一典润一德”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编撰《育心文化》《教育改造简明画册》,设计插图80幅,撰写文字12余万,得到厅局领导肯定,并作为教材在全系统推广使用;他精心助推狱内高等自学考试,2000余名服刑人员因此受益终生。
多年基层工作,还使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能够透过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知悉服刑人员心理活动,并对症下药开展个别教育,他因此成功转化了曾任邪教组织头目的服刑人员陈某。
服刑人员陈某入监后思想极不稳定,情绪波动很大,对社会和监狱管理心怀不满,得知这一情况,他亲自组织成立转化小组,制定更加切实的矫转方案。他从谈话入手,在整整两年多期间,他与陈某谈人生、谈法制、谈监狱管理、谈社会变迁、谈宗教、谈邪教,无所不谈,帮助其回忆过去的人生、加入邪教的过程、国家治理邪教组织的原因等,有时一谈就是五六个小时,最终打开陈某的心结。
在他引导和关心下,陈某耗时一年三个月,完成了一部近二十万字的回忆录。这部由邪教组织头目撰写的,包含其成长史、入教史、邪教的组织架构、活动办法及其违法犯罪的具体事实的回忆录,具有较大实用价值。他将这份资料经渭南市国家安全局上报国家安全局,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和肯定。
担当再出发
2018年初,单忠林从教育科调整到狱政科履职。狱政管理是监狱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事务杂、任务重、头绪多,容易得罪人。他迎难而上,几乎每天坚持提前一个小时深入监区一线,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这种刀刃向内、自我加压、持之以恒的工作状态,深深地影响着同事们。
其实,他也算是监狱事业的一名“老兵”。他1993年高校毕业,便在槐树庄农场参加工作。也许是天生具有陕北革命老区人的特点,也许是槐树庄农场的艰苦环境磨炼了他的意志,他能沉得下性子、耐得住寂寞,干监狱工作比一般人更胜一筹。
他也常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年轻人,他曾说:“千万不要小看监狱工作,不要觉得枯燥无味,监狱其实是个大舞台,只要你想干,只要你肯干,就一定会有所作为。”这句话至今很多警察一直牢记在心,时刻用它鞭策自己。
创新无止境
众所周知,渭南监狱是一所高度戒备的监狱,服刑人员刑期长、管理难度大。单忠林接手狱政科之初,正逢“法释23号”文件实施之际,许多服刑人员因减刑力度减小、实际刑期延长,对改造失去信心,反管抗改行为增多,甚至出现挑战法律尊严和监狱权威等不正常现象。面对复杂的监管改造现状,他凭借多年的经验迅速行动和实干起来。他带领警察职工每天不到7点就进入监区,检查监管改造现场秩序,对各类违规违纪行为,见一例处置一例,一查到底,不留情面。这一坚持就是一年多,时至今日,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们始终在坚持。

违禁品治理是长期困扰监管改造的一大难题。他担任狱政科长后,与狱政科一班人一同调查研究,形成了一套固本清源、卓有成效的清查办法。如今,监区主动清查的工作模式已经形成,狱政管理的威慑作用不断加强,狱内改造环境进一步净化。
与此同时,他总结学习经验教训,逐步建立完善“不愿违”的自律机制、“不能违”的防范机制和“不敢违”的惩罚机制,警察职工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明显改观,服刑人员行为养成状况整体好转,改造秩序持续向好。
选择了就要坚守,这是单忠林勤勉务实、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的真实写照,也是陕西监狱人始终坚持、不断践行的操守和担当。
(供稿:覃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