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海东:初心不忘,我自临海而动

徐海东:初心不忘,我自临海而动

时间: 2019-07-26 10:00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采访榆林监狱医疗防疫监区院长徐海东的时候,已然是中午。因为临时有工作,采访比约定时间拖延了一个多小时。当我们走进医疗防疫监区的时候,发现这个精干利落的中年警察在午饭时间仍然撸着袖子翻阅监区病历报告。看到我们进来,他用眼神示意我们略等片刻,随即继续投身工作。

冲击与倔强

1995年,21岁的徐海东毕业了,被分配到了崔家沟监狱防疫站,在穿上白大褂的同时,也穿上了一身警服。

“我第一次拿到分配的警服的时候,高兴坏了。警察,我想都没想过学医的人居然能同时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徐海东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伴随着兴奋的是陌生行业带来的冲击感。第一次踏入监狱大门,徐海东的内心既好奇又不安。接触了“病人”之后,他发现这里的“病人”与社会上的病人完全不同:他们消极诊疗、消极用药,消极沟通,消极接受被帮助。不久,刚工作的他就经历了人生第一次的束手无策。

监区一名“病人”患有严重的头面部真菌感染。入狱后,“病人”思想消极,不积极配合救助。即便是在徐海东与同事们日以继夜的努力帮助下,还是无力回天。“那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我手上不是因为医疗水平有限而去世的病人。”年轻的徐海东第一次感受到了无奈:“身体得病还有得治,但思想得病了,才更危险。”鲜活生命消逝的冲击让徐海东下决心一定要提高业务能力,尽最大可能挽救所有病犯,绝不让自己手上再出现同样案例。

钻研医术,拜师学艺,深挖谈话技巧,徐海东日渐成熟。2005年,他调入榆林监狱的第二年,监区接收了一位外伤“病人”——全身复合性损伤,腿部受伤严重,几乎没有站起来的希望。“病人”思想消极,极度排斥康复训练。为了帮助他找回信心,徐海东安排了几个与他有类似经历的“病人”现身说法鼓励他,同时每天定点巡查他的康复治疗过程。徐海东亲身向他演示训练过程的每一步,用笔记本记下他的点滴进步,不厌其烦地向他展示,一遍一遍为他勾勒康复后的美好蓝图。“在医生眼里,他只是个病人。”在徐海东的坚持下,这位“病人”渐渐地有所起色,等到他出狱时,已经完全可以正常走路了。

2006年,一个服刑人员出现气管堵塞,不立即处理就会有窒息危险。徐海东当机立断,冒着极大风险毅然决然地为“病人”做了气管切开手术,成功为“病人”转入社会医院赢得了有利的抢救先机。“做完手术我全身湿透了,一旦我诊断和措施出现失误,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我是拿着生命和前途在冒险。”

2015年,徐海东与他的同事们以不懈的努力和扎实的细致,又成功挽救了一名绝食67天的“病人”。

从警多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每当有人对徐海东表达敬意时,徐海东总是谦虚地笑着说:“其实哪有什么英雄主义,不过是我不想放弃任何一条可以拯救的生命。”

创新与精细

2004年徐海东正式调入榆林监狱防疫站;2006年他已经是防疫站的副站长;2015年,他任职防疫站站长;2018年,防疫站和老病残监区合并成医疗防疫监区,徐海东正式成为医疗防疫监区监区长。新成立的医疗防疫监区除涵括原有防疫站行医救人的职责外,还需承担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职能。双重要求,任重而道远,领导职责于徐海东而言,是肯定,更是责任与挑战。

“监狱工作尤其是监狱防疫工作细碎繁杂,我不敢有一点马虎。”上任起,徐海东便琢磨着如何结合实际推动监区工作稳步前行。

No.1 固本培元:完善制度及基础设施

徐海东根据监狱党委安排,第一时间召开监区会议,不断完善监区的日常值班、教育改造、消毒医疗等工作制度,并在2018年对监区内容楼层职能、监区理疗器材安排、监区内部文化教育模式进行重新设置,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No.2 有的放矢:创设颜色卡牌

徐海东在医疗防疫监区内继续推广防疫站的颜色卡牌,即按照服刑人员身体状况,将其胸前佩戴卡牌分为红色、粉色、深绿色、浅绿色、黄色五色,从深到浅标志不同的身体状况,医护人员在突发病情下可根据卡牌颜色采取针对性抢救措施,极大提高救助成功率。

No.3 博采众长:坚持医联体建设

在提升医护水平方面,徐海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一方面定期邀请神木市专家进监会诊,另一方面积极与地方社会医疗资源沟通。在监狱党委支持下,监狱医疗防疫监区与神木市医院、榆林市第二医院、新安中心医院建立医联体,社会医院为监狱开设绿色通道,并设立监管病房,全面提高了服刑人员就诊效率。

在监狱党委的支持下,徐海东所推行的创新性管理办法、精细化管理内容,使得监狱多年来从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事故,从未发生任何重大疫情。从防疫站到医疗防疫监区,徐海东从来不曾改变自己治病救人的初心,一直时刻砺行着身为监狱人民警察的使命。

遗憾与亏欠

监狱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监狱工作先进个人……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徐海东荣誉满满。但作为父亲与儿子,用徐海东自己的话说,却是“毫不称职”。徐海东的妻子杨俊霞同样是榆林监狱一名人民警察。双警家庭,他比其他同事多了一份妻子的支持,但是对女儿与父母的亏欠也成倍增加。

因为工作原因,徐海东与妻子每日只能在出门上班前提前做好孩子的午饭和晚饭,从四岁起,女儿就开始学着自己热饭和做饭吃。自己学习,自己填报大学志愿,独自出远门去上大学,临近毕业时,自己决定工作还是读研……“我们不是个称职的父母。”过早自立的女儿令徐海东心疼不已。

监狱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监狱工作先进个人……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徐海东荣誉满满。但作为父亲与儿子,用徐海东自己的话说,却是“毫不称职”。徐海东的妻子杨俊霞同样是榆林监狱一名人民警察。双警家庭,他比其他同事多了一份妻子的支持,但是对女儿与父母的亏欠也成倍增加。

同样觉得亏欠的还有父母,徐海东说:

“有一年春节,因为同事帮忙值班,我可以提前回老家几天。走在我老家的桥头上,我看见一位头发苍白、佝偻着身体、一只手绑着绷带的老人很像我母亲。但是我母亲的手从来都没有问题。带着怀疑,我快速走上前一看,真的是我的母亲……我才知道我母亲已经骨折一个多月了,怕我担心没有告诉我。我更自责的是她因为没有受到专业的医疗帮助,恢复很差,手已经有后遗症了。”

谈到这里,徐海东有些哽咽,转头向窗外看了很久。

“我治了那么多病人,却连我自己母亲的病都不知道,也治不了。我这儿子是白当了。”

“可是没办法,太多监狱同事都和我是一样情况。穿上这身制服,我就不能忘记监狱人民警察维稳的职责,我们只能也必须学着调节与克服。”

释放与出发

监狱的工作对象复杂多变,为了防止自己出现“崩溃心态”和“封闭型人格”,徐海东选择用跑步和音乐来释放。“我享受奔跑的感觉。耳机一塞,我随着音乐奔跑在自己的世界里,什么都忘记了。”杨凌马拉松、西安国际马拉松、鄂尔多斯国际马拉松,处处都有徐海东矫健的身影。

监狱的工作对象复杂多变,为了防止自己出现“崩溃心态”和“封闭型人格”,徐海东选择用跑步和音乐来释放。“我享受奔跑的感觉。耳机一塞,我随着音乐奔跑在自己的世界里,什么都忘记了。”杨凌马拉松、西安国际马拉松、鄂尔多斯国际马拉松,处处都有徐海东矫健的身影。

“每一次跑步、唱歌之后,精气神就像是又被充满电了一般。”徐海东笑哈哈地表示,自己唱歌不一定最好,但是总喜欢当麦霸。每天乐呵的样子就会让自己舒适。

采访的最后,徐海东提到了青年警察。

“单位里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他们一开始朝气蓬勃,慢慢地就变得失去朝气,很令我着急。”

“我们的工作其实就像一片漫无边际的大海,充斥着重复、单调、复杂或者艰巨的海浪。即便是看似平稳的表面也往往暗潮汹涌。没有备战的心态是万万不行的。”

“我很喜欢‘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句话。累的时候,记得回头看看来时的路,想想最初的警服梦想,我们前面的路还很漫长。”

(供稿:刘伟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