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司法行政人|李梦雯:高墙内的“金话筒”

最美司法行政人|李梦雯:高墙内的“金话筒”

时间: 2019-10-29 15:12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李梦雯,女,汉族,198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03年参加工作,现任陕西省红石岩监狱教育改造科科员。2016、2017年先后被陕西省红石岩监狱评为“先进工作者”“最美监狱人民警察”和“监狱文化建设先进个人”,2018年被省监狱管理局授予“全省监狱系统百佳监狱人民警察”荣誉称号,2019年初被省委政法委授予“2018年度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荣誉称号,2019年5月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春风化雨,教育改造润物无声

2008年陕西省红石岩监狱创建狱内广播“细雨之声”,李梦雯同志作为女主播,在监狱教育改造一线足足坚守了11年。从单一栏目到创新发展成涵盖《一封家书》、《亲情呼唤》、《才艺舞台》等六大板块16个栏目,“细雨之声”如涓涓细流,将文化、善德那些美好的种子撒播进了服刑人员干涸的心田。多年来,李梦雯同志经常加班加点,父母生病住院也未能照顾,还常常牺牲节假日陪伴孩子的机会,努力把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推陈出新,贴近教育改造生活,传递文化的力量,让服刑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熏陶。2013年1月“细雨之声”广播被省监狱管理局评为第一批教育改造精品工程。2016年在陕西省红石岩监狱创建文化监狱的过程中,她立足本职、大胆创新,积极配合监狱推进和完善各项措施,为2017年11月陕西省红石岩监狱荣获“全国十大监狱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做出了突出贡献。

执着坚守,“金牌女主播”迅速成长

“细雨之声”走过了11年,搭档换了一位又一位,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也走了一批又一批,但她这个女主播却一直在默默坚守,这份坚守和执着,正是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刻苦钻研。她学的是法律专业,对“细雨之声”广播无疑是位“门外汉”,但她有股“钻劲”,一头扎进图书室查资料,一待就是一天;下班后又在网上学习操作音频编辑软件;和监区警察聊天的话题,也是围绕寻找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素材;就连睡觉前看新闻、听广播,也一边琢磨,一边不停地模仿。正是这些不懈努力,使她成为单位响当当的“金牌女主播”。

精益求精,尽展监狱人民警察风采

作为“党旗下的忠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陕西监狱人民警察英模事迹报告会”的报告人之一,为了写出紧贴实际工作又能打动人心的讲稿,李梦雯同志仔细梳理十几年工作历程,虚心向监狱以及省监狱管理局多名“笔杆子”请教学习,努力将监狱警察这个群体形象凝聚在自己对监狱事业的忠诚与坚守之中,最终讲稿得到了大家的普遍好评。为了找到演讲的感觉,她利用休息时间对着手机一遍遍录音复听,一遍遍对比改进,在讲稿上作满了各种各样的标记,将讲稿熟烂于心,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播广播”变成了绘声绘色的讲故事。

李梦雯同志工作起来总是满腔热情,似乎有使不完的干劲。尽管9场报告会她都出色完成,但她从未有丝毫松懈,每场都当作第一场,认真记忆稿子,重新抠细节,在她心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首场报告会当天,她的父亲因胃出血住院了,她只是默默地把对父亲无尽的牵挂深藏在心底;最后一场报告会刚结束,她就发高烧病倒了。面对鲜花和掌声,李梦雯同志平静的说:报告团每名成员都是她学习的榜样,她身边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英模,虽然大家都是平凡的监狱人民警察,但她看到了平凡中的坚定信念、执着追求,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光荣与神圣。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力量激励着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监狱教育改造一线的话筒前,不断传递正能量、逐梦新时代!

本文来源:陕西司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