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一奇:《陕西监狱工作与南泥湾的不解之缘》

毛一奇:《陕西监狱工作与南泥湾的不解之缘》

时间: 2016-07-21 00:00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花篮的花儿香 ,

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

 新中国的红色经典歌曲里,这首歌享誉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口口传唱。当今旅游业兴起,这首歌依然以独特的绿色生态特征,让中外游客对“又战斗来又生产”的南泥湾充满向往。

 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东南,距延安市45公里。在上一世纪80年代,乘坐国营班车,汽车下了西边的蟠龙山才进入南泥湾川道。进入乘客眼帘的景致,南北两排大山夹着平坦的川道,白云悠悠,稻田如镜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赛过江南风光,恰似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南泥湾与陕西监狱工作有历史的机缘,作为监狱警察应当知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47年党中央离开延安,挺近西柏坡,定都北京以后,南泥湾一度沉寂。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东南沿海形势吃紧,1951年3月至5月间,南京、上海、浙江、广州等地万余名犯人被调遣至延安。同年5月,延安劳改支队成立,犯人分布在延安、甘泉到南泥湾百余华里的区域内。1952年2月至3月,延安劳改支队八千余名犯人被调往新疆,支队随之收缩。南泥湾是延安劳改支队第一农业大队所在地。当年春天,陕西省地方国营南泥湾农场在此地诞生,至1965年搬离,迁入大山南边的山区,更名陕西省姚家坡农场,开始二次创业。陕西省地方国营南泥湾农场在此也是13个春秋。

 斗转星移,六十余载岁月的演变,延安劳改支队诞下陕西省第一监狱,即现在的陕西省富平监狱,余部就是陕西省延安监狱的前身,两所监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监狱工作最早的发祥地。

 陕西省地方国营南泥湾农场,即老百姓称呼的南泥湾劳改农场建设之初,27个干警看押500个犯人,在“第一农业大队”根基上创业。生活环境是,“野草比房高,黄蒿连树梢,四处人烟少,满山野狼嚎。”生存条件是,“吃的小米饭,喝的柳根水,住的破窑洞,睡的担子床。”在简陋的土窑洞坍塌,荒草遍地的次生林里开办劳改农场。监狱看管人员,起早睡晚,风餐露宿,带领犯人开荒修路,依山挖窑洞,开办砖厂等,建设社会主义劳改新农场。

国家千疮百孔的时期,劳改农场干部白手起家,掘开发展事业的新水源。以陕西劳改农场长兄的身份,担起大任,开疆辟土,构建改造犯人的宏伟蓝图。

1959年至1965年,南泥湾农场由全面提高走向繁荣兴盛。干警达到353人,押犯6079名,作业站扩大为17个。由于认真执行党的监狱工作方针政策,严格管理,监管改造秩序稳定,促进了监狱生产。耕地扩大到6万余亩。兴建水坝37座,修水渠3.1万米,打机井114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000余亩。生产粮食、生猪,办起了面粉加工厂、砖瓦厂、缝纫组、酒厂,有骡马队、牛场、羊群。1964年,粮食总产突破500万公斤,出现了三台庄“百万站”。在国家特别困难时期,南泥湾劳改农场生产的粮食、生猪,除保证本厂需要外,还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20万公斤,出口生猪1689头。

南泥湾农场的发展变化,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赞扬。陕西省委书记霍士廉、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叶剑英元帅等先后来劳改农场视察。

因南泥湾对外开放,1965年冬,农场迁址姚家坡,从此更名陕西省姚家坡农场。搬迁工作还未完全结束,“文革”开始,监狱工作受到“文革”运动的冲击。16名干警被勒令回家,69名被下放农村,监狱农场的发展经历一个曲折时期。

 国家在发曲折展中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陕西监狱布局多次调整。以前的陕西省姚家坡监狱除留一个监区外,监狱主体于2008年搬迁至延安市,实现了偏远山区监狱进入城市的梦想。跨世纪的时空转换里,新招录的延安监狱的新警察,也许不知道南泥湾和陕西监狱工作的因果关系。别的监狱的警察去南泥湾参观,很难知道这段历史。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馆里,隐去了劳改农场存在的这段历史。

笔者曾在姚家坡农场短暂工作过几年,参加编写全省监狱志,陪同司法部监狱局的编志人员前往调查,多次前往南泥湾劳改农场故地寻访,并拍摄了一部分图片。

如今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就建在原陕西省地方国营南泥湾农场场部中央。大生产运动为解放区自救解困,丰衣足食在荒芜的土地上发展经济。然而,建设有砖瓦房,有楼房,形成南泥湾像乡镇一样建设规模和新布局,依靠当年的劳改农场的力量。1963年,陕西省地方国营南泥湾农场命名为国家大型农场,可见劳改农场赫赫发展的规格。

改革开放以来,纪念馆改扩建,劳改农场场部办公楼、家属院尽皆拆去,一度辉煌的陕西省地方国营南泥湾农场荡然无存,让人感到不甚惋惜。但是,真实的历史是拆除不去的,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在参观大生产运动历史展馆的时候,莫忘,昔日的陕西监狱农场,曾经在此创造过不凡的业绩,而当年三五八旅部队大生产运动的英雄们,给监狱工作的建立和发展,洒下了英雄的汗血。

(罪犯改造研究所 毛一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