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基层的监狱警察,他们中大部分人身心完全属于国家。回家过年,对许多坚守“炸药包”的人来说,听起来美好如神话。因为,越是过节,“火山口”越是躁动,他们必须用更多的耐心去降虚火、暖石头。
腊月二十三开始,民警们就开始安排落实“让亲情回家”系列帮教活动,加班加点地为每一名服刑人员亲属写信,加班加点地为服刑人员亲属邮寄年货,加班加点地为服刑人员营造过年“家”氛围。他们事无巨细地东奔西突,他们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他们“真恨自己不能一分为二,一半站着做讲评,一半坐下写材料;一半跑着办事情,一半蹲下摸底子,里里外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腊月二十五日,监狱警察小王还在医院陪护住院的病犯。窗外,往日灰色的街面红红绿绿的,年味正当浓。窗内,小王精神紧绷,他要提高警惕以防万一,同时他还要像个护工,为病犯端水递饭,甚至为病犯接小便。注重细节、特别爱整洁的小王,在病犯床前却干着父母根本想象不出的事情。然而,面对领导的看望他没有一句抱怨,面对父母的问询他笑着答道:“我好着呢!”
春节是中国人心中分量最重的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最珍视的情感。监狱警察小李的心情日记这样写:“我妈对我说,过年大于天;然而监狱长告诉我,安全比天大。……妈,对不起!儿子是警察,没有办法听您的话。”家人怨怼的眼神,孩子委屈的哭声,他们背在脊背上,他们毅然不回头!其实,小李也想做个孝顺的儿子、贴心的爱人、有趣的爸爸。可是,“谁让我们头顶国徽、一心一意要当个好警察。”
他们选择了坚守忠诚,他们就必须同时选择愧疚。
2017年10月,监狱长苗可的父亲不幸确诊为肺癌,他每一天、每一刻都心如油煎。“我父亲为了我,为了家,吃尽了苦,受尽了难。说实话,作为儿子,我也想到跟前端茶递汤,想多陪陪老人家。毕竟……”但是,作为监狱长的他,千斤重担肩上压,思念、牵挂、难过统统默默吞下。除夕,老家的弟弟打电话说父亲情形十分不好,可他放下电话依然“若无其事”地坚守职责。副监狱长看着他眉头拧成疙瘩,几次催促他回家,可他几次说“今天三十,是我的班,我放不下。”初一早晨,当他归心似箭回到家,老父亲已经再也不能说一句明白话!老人拼尽最后的力气,抬起干瘦的手指捏住他的耳垂,仿佛要跟长子说说最后的叮咛话,可嘴唇动了动,再动了动……终究没有说出一个字来!放不下心的老父亲啊,您到底要为儿子留下哪句话?面对挖心掏肺的“谜”,儿子如何才能不心如刀绞,如何才能不泪如雨下?!
跟苗可同志一样,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失去亲人的还有袁浩、马东利。不同的儿女,失去亲人的追悔却出奇的一致:“我不孝!我没有好好陪老人。”多少年来,无数的监狱警察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勉敬业、忘我工作、默默奉献,创造了监狱事业的辉煌业绩。他们把忠诚顶在头顶,他们把家庭甩到远方,他们用心用情做着服刑人员的父母、老师、医生。
67年前,作家魏巍问:谁是最可爱的人?
67年后,我们用热血和深情回答:监狱民警是最可爱的人。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服从也是警察的天职。在亲情与职责之间,他们松开父母的手,抱紧民警的坚守。在亲人与服刑人员之间,他们选择先放下亲人,他们总是安慰自己父母妻儿以后还可以陪,可是,多少天人永隔的故事每天残酷地发生在他们身边?
有人说:“我多想再抱一抱我妈!”
有人说:“我多想陪老爸再说些心里话!”
有人说:“我多想天天晚上给俺妈洗洗脚!”
你也想,他也想,我也想啊!这天下谁人不爱自己妈和爸?谁又不想做个孝顺儿女呢!他们也不想“慌里慌张的回到家,又急急忙忙到监区”,也不想给儿子开“空头支票”,不想让八十岁的老妈在村口站成雕塑、站成望眼欲穿的老树啊!可是,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兑现承诺,因为他们是人民警察,大部分的身心属于国家。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监狱战线上许许多多的人民警察用青春、用责任、用忠贞守护着最不安宁的地方的安宁。他们像钉子,插入千变万化的狱情。夜里醒来,安全、稳定、教育一件一件填满心胸。他们在长年累月中习惯了工作的高严和紧张,习惯了在“忍”字上活着、在“忠”字上跳舞,习惯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不计得失地种植汗水和心血。他们将自己的一年四季陷入责任,脊背上落满盐粒、星星和月光。即使对于心患“癌症”的顽石,他们也不放弃、不抛弃;他们却独独不知不觉忘记了父母妻儿和自己。他们是儿女眼中不称职的父亲,他们是父母眼里不孝顺的儿子,可是谁知道他们内心的不舍和惆怅?谁理解他们骨子里的疼痛和忧伤?
2017年,司法部部长张军提出治本安全观的新理念,温暖监狱民警队伍的顶层设计的曙光越来越亮。但愿这支梦与初心的队伍,不仅有严防死守的艰难和苦涩,也有诗和远方的家园和港湾。最起码,节假日也能有那么几天完整的时间,留给年迈的双亲、稚气的儿子、渴望陪伴的妻!让监狱民警深藏的情感有机会走出胸口。
(供稿:庄里监狱:刘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