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家后还是看到了奶奶临走时悄悄留下的手镯。这是奶奶的第四对手镯,也是最后一对。照奶奶的话说,值不了多少钱,但能给孙媳妇带来好运。
奶奶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农村,当年奶奶还未出生太爷爷就被拉了壮丁,匆忙之中给太姥姥留下一枚铜手镯当做他日相认之物,但此后竟如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讯。迫于生计,太姥姥改嫁,年幼的奶奶由其小叔拉扯长大。
奶奶一生坎坷,历经千辛万苦,她身上散发的精神值得后辈人学习。奶奶传承了旧时庄稼人特有的本色,勤劳朴素、心灵手巧,不管是犁田耙地还是针线女红样样精通,体力劳动毫不逊色村里的男人们,她种出的庄稼比别人家更茁壮,结出的颗粒比别人家更饱满,酿出的米酒温润爽口,色正味香,直甜到人心里,让人暂时忘却世间烦恼。
最令奶奶引以自豪的是她织的土布,经过纺线、制布、穿梭、浆洗等复杂工序,最后经夏日的朝露浸润、朝阳斜照,洁白而不俗,清新而不艳,柔和而不皱,成为那时农村最能拿出手且颇有面子的陪嫁品。在奶奶的影响下,村子里掀起了一阵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热潮,有的家庭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织布机,成为老一辈乡民最美好的回忆。
七八十年代,物质匮乏,大多数农村人要靠天吃饭,面对一家老小的吃穿问题,奶奶并未对生活失去希望,常说天无绝人之路。奶奶起早贪黑,干完家务活还常上山采挖一种叫柴胡的中草药,卖了换钱,补贴家用,因此在四十多岁就因过度劳累而落下了一身毛病。
奶奶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接济生活困难之人只为行善,不求回报。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几十年和她人从未红过脸,吵过架,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只要有能让奶奶帮忙搭手的地方,奶奶从不推脱。
在奶奶六十二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令全家心痛的事,刚过而立之年的姑姑因病去世,留下一双不到七岁的孩子。那些天,奶奶沉默寡言,头发白了许多。奶奶忍受着煎熬,把泪水藏在心底,很快从悲痛中坚强起来,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担起了抚养外孙的重任。此后的一天,奶奶又偶然听到一个消息,说是邻县有一个和太爷爷同姓同名、年龄相仿的耄耋老人,可能是奶奶失散多年的父亲。乡邻们劝着去认一下,以了却多年心愿。奶奶只说了一句话,我已儿孙满堂,此生足矣!那一年冬天,奶奶从箱底拿出那枚尘封已久的镯子,提了一只用了许久的铜茶壶,找县里最好的匠人把两者熔化在一起,打造了四对铜手镯,分送给三个儿媳妇。
奶奶文化程度不高,却常说知识就是力量,鼓励儿孙多读书,多为社会做贡献。在奶奶的努力下,二叔成为村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人,如今在省城安了家。作为长孙,我又光荣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奶奶重视家风家教,常教导儿孙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作为干部更要忠诚廉洁。
这几年,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奶奶步入了新时代,享受天伦之乐,过上了幸福生活,有时还在智能手机上摸索呢!奶奶紧跟时代潮流,及时学习新思想,常为老人们宣传讲解,欢乐的笑声响彻整个村庄。
看着那对金黄的手镯,我又想起了奶奶慈祥的面容、蹒跚的背影和拼搏的人生。
(供稿:汉江监狱 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