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惜家

惜家

时间: 2019-03-07 16:1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朋友Z,凭他的人品才干,如果肯离开家,到更远的地方去任职,恐怕早已超越副处了。可他就是不干。而且动情地解释:“看见媳妇坐在沙发一头等我,想到父母掰着指头算我回家的日子,我就拉不动腿、提不起脚呀。”

到底,家是什么?直教好男儿,也如此相许。

家是你焦头烂额时的几句鼓励,是你腰酸背疼时有人帮你捶打,是忙得忘了吃饭时忽然飘过来的鸡蛋挂面,是周末窝在床上多半天有人拉你起来去锻炼……是一盏灯的光,是一炉火的热,是一杯茶的香,是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内心被轻轻地慰藉。

家,渗透进我们平凡生活最微小的纹理中。

我承认,我也需要离开家,去看外面的世界。然而,新奇热闹之后,我会无聊,会寂寞,会不安,时间久了甚至好像丢了魂。毕竟,世间万千美景,都比不上心中的柴门犬吠。一旦推门进屋,辗转羁旅重归宁静,即使没有陪伴和照顾,只要坐在灯下,清宁舒心即刻围拢过来,一切是那样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一个人,即便把世界踏遍,依旧渴望走上回家的路。

在物欲膨胀、诱惑丛生的复杂社会,家庭稳定和谐原本不容易,想要追求与众不同,就更不易。喜新厌旧、想入非非、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不是能做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太贵,贵到无价,一般人根本承当不起。在成人的世界里,理性才是通往家庭安宁的钥匙,感性不过是一处好看的花墙,跟着感觉走,根本回不到自己的家,找不到自己的床。

家,一如内衣,舒服不舒服,只有皮肤知道。一个和谐的家庭,看到底,其实充满按部就班和循规蹈矩。因为和谐来自漫长琐碎的磨合、理解、宽容,来自时间陈酿的熏蒸和同频共振的情感历练。那些外形看上去并不怎么般配的老夫老妻,内在总有更契合的链接,因为顺眼顺手的凝聚力,完全可以打败颜值的吸引力。

老祖宗教导我们:修身治家平天下。天下可以没有Z,但他患病的妻不能没有Z,八十岁的老娘不能没有Z。“我要带领我们全家奔小康,而不是一个人撒腿跑向自己的梦想。”是的,家是最小国,家和才能天下兴。千千万万的Z和谐了自家,大中国不也就和谐了么?这样一想,Z舍弃一部分光鲜荣耀,工作家庭两不耽误,其实也是为天下分忧呢。

大家知道,杨绛、钱钟书都是大学者、大作家,但她并不认为这算多大的成就。在《我们仨》中她说,这辈子最大的成就是“我们仨”,是有一个好家。说到底,野心、雄心最后都要回归爱心,一切的不平凡都要回归平凡。

人到中年,船到中流浪更急,责任和义务到达峰值。很多时候,男女主人是家的两极,共同制造家的磁场,负责打理家的味道。节假日如果能做一桌老少咸宜的饭菜,看着家人喜笑颜开举箸清盘,这俗世的小确幸带来的满足感,是职场奔袭后醉人的“金不换”。

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家是上天赐予我们不多的礼物之一,我们应当喜悦地分享家的欢乐,像花儿分享盛开,像鸟儿分享呢喃,像蜜蜂成群结队奔向春天。即使这里并不一碧万顷,但只要爱的芬芳在,哪怕被风雨磨损、被岁月粗糙,家的温暖一直都在。

生命太短,芳华刹那,请别东张西望,抓紧机会,用力活、好好爱,一壶茶、一支笔、一页纸,让家与生命并驾,让家在我们的手下成为温馨的画、隽永的诗、不朽的建筑。

(供稿:庄里监狱 刘高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